同城附近人300一次-400元3个小时快餐,150快餐200带吹电话,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

综合新闻

【新华社】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东北黑土地耕作新观察

文章来源: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3-05-09    |    【放大】 【缩小】  |  【打印】 【关闭

  现代化农机播下丰收的希望、可持续耕作催生更多优质粮、多形态惠民政策提升种粮积极性……5月,广袤的东北大地生机勃勃,一场稳面积、转方式、促增收的耕作交响曲正在奏响,黑土地上的耕耘画卷徐徐展开。

[video:【新华社】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东北黑土地耕作新观察]

  科技赋能: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河乡一望无垠的黑土地上,几台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精量播种机匀速行驶,机车轰鸣声由远而近。

  “人歇车不歇,借助这些现代化农机,我们4天就播完了1.7万亩玉米,都播在了丰产期?!北η逑胤崾杖斯任镏种才┟褡ㄒ岛献魃缋硎鲁っ烦の八?。

黑龙江省庆安县数字农业指挥中心平台(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逾五分之一。现在,东北正处在一年一度最忙碌的播种时节。

在黑龙江省庆安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在清理稻田(无人机照片,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在吉林省乾安县大遐畜牧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处玉米地块,一条条手指粗细的滴灌带浅埋在地表,土壤里夹杂着秸秆碎末。

  “品种和农艺结合好,玉米产量会大幅提高?!惫靖本砗髑克担揪?万亩地选用耐密植玉米品种,每公顷可种7万至8万株,再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让水和肥及时顺着滴灌带流到作物根系,预计每公顷增产4000斤。

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查看吉林省公主岭乡村振兴综合智能服务云平台“农业智脑”模块中的实时农业信息(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先进的农业技术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种田变得更轻松。

  在辽宁省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的一片广阔田野里,几台“铁?!崩椿卮┧?,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

  “合作社引进了北斗导航定位的无人驾驶系统,安装在免耕播种机上,可进行大面积无人播种,加快春播进度。”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说。

  今年我国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并支持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

  “省里很快释放了大豆扩种政策信号,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将达到350元以上,加上轮作补贴,种大豆收益有保障。”黑龙江省集贤县永胜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明坤站在地头,看着一粒粒大豆种子播撒在田间,脸上露出笑容。

  黑龙江去年大豆种植面积超过7000万亩,约占全国大豆面积一半。今年这个省增加耕地轮作试点补助面积和资金规模,大豆播种面积预计继续超过7000万亩。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王家窝堡村,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进行整地作业(无人机照片,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吉林也采取了激励措施,今年加大对高油高产大豆支持力度,预计大豆播种面积将达到492.8万亩,比上年增加28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略增?!翱梢愿惺艿焦叶耘┟裰种泊蠖沟墓睦??!奔质」髁胧卸寺∨┗饕捣褡ㄒ岛献魃缋硎鲁だ钫窬怠?/p>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王家窝堡村,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进行整地作业(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统计显示,黑龙江省旱田农作物已播1亿余亩,吉林省玉米播种超九成,辽宁省粮食作物播种超六成。

  绿色播种:从“多打粮”到“打好粮”

  不仅多打粮,还要打好粮。

  “这是我们今年采购的有机肥和生物菌剂,可满足2400亩有机水稻种植需求?!焙诹∏彀蚕胤绞に局种才┟褡ㄒ岛献魃缋硎鲁ゑ挤绞に?,他们已连续6年开展水稻有机种植。

  “以前为了增产,上了很多化肥、农药,但稻米口感越来越差。现在不使用除草剂,用生物菌剂去预防虫害,大米产量没减少,含钙量却在提升?!瘪挤绞に担淙煌度胂喽愿吡艘恍?,但大米品质好,能卖上好价钱。

在黑龙江省庆安县东禾久宏现代农业水稻示范园区育秧大棚内,农民在进行秧苗养护(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高品质的农产品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在东北粮食主产区,绿色有机种植方式越来越普遍。

  在辽宁省盘锦市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5000平方米的棚室内,2万多个规格统一的钵盘排列整齐,一株株水稻秧苗即将移栽到田间。

  “插秧后还要向田间投入河蟹,稻蟹共生不但提高了稻田利用率,还能改善稻米品质?!焙献魃缋硎鲁す担种残诽锎竺资找姹冉峡晒?,除了稻米收入,养蟹每亩还能赚500元。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土地则是“耕地中的大熊猫”。?;ず煤谕恋?,是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中的关键一环。

  这几天,在吉林省梨树县的一块万亩玉米试验田里,一台台大型机械正在播种玉米,清茬、播种、施肥一气呵成。经过多年试验和推广,吉林省梨树县逐渐形成了“梨树模式”,即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为核心保护黑土地。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四棵树乡,农民驾驶农机进行春耕作业(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秋收时把秸秆粉碎铺在地里,春播时不用翻地起垄,秸秆覆盖在地表,少耕、免耕,最大程度上降低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敝泄┮荡笱Ъ掷媸魇笛檎靖闭境ね豕舐担钡厥凳袄媸髂J健钡牡乜?,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正在以0.1%的速度增长。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全国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农民向农机里补充种子(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你看,这些就是白浆土所在的区域,这种土三江平原就有2100多万亩。”站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一处农田旁边,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焕军点开手机上的监测平台,借助遥感影像向记者展示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的最新成果。

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内的智能化设备(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通过黑土地耕地质量‘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可以了解不同地块的耕地,到底哪里变瘦了、变薄了、变硬了。”刘焕军说,他们的工作就像给黑土地做CT,可以摸清黑土地耕地质量“家底”。

  今年耕种时,专家对“跑水、跑肥、跑土”的地块有针对性地研发了等高宽埂、等高环播等?;ば愿鞔胧允迪指卟炔?。

  惠农增效: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田间道路宽阔平坦,路两侧的防渗渠平整美观,大小沟渠纵横相连……这一幅“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画卷,是辽宁省盘锦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写照。

  “村里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输配水过程中的跑、冒、漏、渗等问题都解决了?!迸探跏信躺较靥浇值老伤宓持Р渴榧撬镂谋笏?,水稻每亩预计可增产近60公斤,2000多村民受益,“粮田”变成了“良田”。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粮食生产增加了“硬件”保障,不断发展的社会化服务则为粮食安全增添了“组织”保障。

  “为了把托管的土地种好,今年我们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大马力农机,覆盖耕种管收各个环节?!焙诹〔睾闵接衩字种沧ㄒ岛献魃缋硎鲁さデ於约钦咚担峭泄芰瞬赜篮阆绾闵酱寰蠖嗍恋?,去年净利润达1000余万元,带动全村4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我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管理省心,大型农机作业增加了保苗率和产量,我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碧讣叭ツ甑氖粘桑闵酱宕迕裰芪挠窀咝说囟约钦咚?。

  为小农户提供代耕代种、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在东北大地上,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降本增效,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在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智能化育秧大棚内,工作人员在喷洒生物菌肥(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吉林省舒兰市金星米业有限公司大米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生产。作为“吉林大米”的领军企业之一,这家企业已从最初的水稻加工发展成为集规?;种?、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稻米企业。

  “目前我们拥有有机水稻1460亩,与农户签订订单1.2万亩,企业提供相应技术标准,带动农民们共同增收?!奔质∈胬际薪鹦敲滓涤邢薰揪砻霞涯?。

  “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现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说,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小农户生产,能够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在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水乡村,农民驾驶农机进行春耕作业(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

  “我今年投保了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如遇自然灾害,每亩地最多可赔付911元?!焙诹《哦孛晒抛遄灾蜗毓闶ご宕迕窠购炀担O绽砼饩涂梢愿哺谴蟛糠滞恋睾团┳食杀?。

  “去年全县完全成本保险投保面积达44万多亩?!倍哦孛晒抛遄灾蜗嘏┚行母涸鹑酥芟焖?,今年县里加大资金匹配力度,农民投?;砸苍嚼丛礁撸耆杀颈O胀侗C婊黾拥?08万亩,为更多农民开展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忙碌的农机和勤劳的身影,犹如跳动的音符,在5月的黑土地上奏响了耕作的交响曲。黑土粮仓将继续为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贡献东北力量。

  文字记者:刘伟、姜潇、管建涛

  视频记者:唐铁富、高铭、司晓帅、姜明明

  海报设计:谢悦

  编辑:朱舜、李欢、戚文娟、侯帮兴、姜子炜

  统筹:郜新鑫、曹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