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雷阵雨过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田野里的玉米愈发油亮挺拔。玉米株下,仍可看到一些散落的尚未完全腐烂的上一季秸秆碎段。
“这就是我们近些年探索的、以秸秆覆盖还田少耕免耕栽培为主要内容的?;ば愿骷际??!崩媸飨嘏┘纪乒阕苷菊境ね豕舐担庵指骷际醪唤鲈黾恿送寥烙谢?,还有效减轻了风蚀、水蚀对黑土地的影响。
多年来,由于重用轻养、过量施用化肥等因素,我国黑土区的土壤有机质一度下降较快?!袄媸飨卮禾於喾?,一场大风就能把田地剥一层皮,雨水多了就容易冲走坡地的土壤有机质,黑土地变薄变瘦,可持续利用面临挑战?!蓖豕舐?,2007年,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来梨树县做黑土地?;ぱ芯?,在梨树镇高家村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
“那时,王贵满想在合作社一块225亩的‘破皮黄’地块做?;ば愿魇匝椤!崩媸飨乜荡锱┗┟褡ㄒ岛献魃绺涸鹑搜钋嗫担强榈氐笔蓖林势恶?,就赌一把试试看了。
按照王贵满等技术人员的指导,那年秋天,杨青魁在收割玉米的同时,把秸秆粉碎铺在地里,像是给黑土地盖上了一层棉被;第二年春天耕种时,他不翻地、不起垄,开着免耕播种机在铺满秸秆的地里播种。起初,村里人也不理解,可是这样耕种几年后,杨青魁的这块地变得松软了,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都增加了。
“16年的?;ば愿?,加上相应的农机作配套,‘破皮黄’地块种植的玉米秸秆全都还田,黑土层厚度已由当时的四五厘米增加到现在的约40厘米?!毖钋嗫?。
王贵满表示,本地探索的秸秆覆盖还田、少耕免耕等?;ば愿骷际酰跎倭送寥廊哦?,有利于蓄水保墒、培肥土壤、减少侵蚀、改善土壤生物性状、稳产高产、节本增效等,是黑土地?;さ囊恢种匾桨浮S涤懈刈苊婊?93.9万亩的梨树县,如今已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达285万亩,基本实现适宜推广地块全覆盖。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黑土地?;ざ杂诟檬×甘吃霾蜕踩庖逯卮蟆J菹允?,吉林省黑土地耕地面积9811.01万亩,其中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7202.4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64%,贡献了全省80%左右的粮食产量。
为?;ず美煤煤谕恋卣庖弧案刂械拇笮苊ā?,吉林省近年来不断加强工作力度,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すぷ髁斓夹∽?,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7月22日设立为“吉林省黑土地?;と铡?,在全国率先出台全面加强黑土地?;さ氖凳┮饧?。近日发布的《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以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产能、促进黑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为核心,坚持“种”“养”结合,全过程?;ず?、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说,2021年4月,吉林省政府会同中国科学院依托东北地理所率先启动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经过两年多的全力推进成效显著。
“2022年,吉林省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在全国处于较好水平?!奔质∩肪程匙槭榧?、厅长张旗威表示,将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奋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跃升,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